鹿成滨:产业创新舒展资本之翼

日期:2024-04-08 03:05:33 作者: 华体会体育彩票软件/新闻

  鲁阳前身是沂源县节能材料厂,困难时每月十几元的工资都发不起,先后两任厂长“败走麦城”。1986年初,不到27岁的鹿成滨临危受命,从一个安逸舒适的岗位接手了这个烂摊子,他筹集2万元先给大家发工资,稳定了人心。

  为寻找市场,干过预算会计的鹿成滨在图书馆里待了几天,最终从工程项目施工规范等枯燥的法规条文中找到了保温材料的销售方向——油田管道保温。他背起一包煎饼来到胜利油田,软磨硬泡之下,人家答应给他 50 米的管道先试试。鹿成滨别出心裁只要产品钱不要施工钱,不经意间创出了一个目前已经十分普遍的以安装带销售的现代经营模式。

  抱上了胜利油田这棵大树,一厂子人的吃喝有了保证。鹿成滨却在琢磨怎么把企业再提升一个档次,上一条先进的连熔连吹针刺毯生产线。他来到山东冶金总公司的资料室,一待就是一天,通过一篇专业的论文找到了一位耐火纤维行业的专家——时任冶金部耐火纤维推广组组长的崔之开。

  鹿成滨专门盖了几间房子和一处澡堂,专供崔教授使用。由于晚上经常停电,澡堂一片漆黑。这时,鹿成滨总会手持一个专门购买来的七节的长手电筒,在澡堂门口照着,以方便崔教授洗澡。这平凡的一幕,给崔之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不止一次地说过,就冲这,我甘愿为鲁阳服务一辈子。鹿成滨则说:“没有崔之开,就没有鲁阳的今天。

  新线终于在崔教授的手中诞生,鲁阳的装备和产品都有了质的飞跃,从单一的仅承受500摄氏度以下温度的保温材料一举跨越到能承受 800摄氏度以上的耐火材料,鲁阳自此在全国耐火纤维行业初露头角。

  古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对于鹿成滨一点不假,市场就是黄金屋,专家就是颜如玉,这更加坚定了鹿成滨尊重知识和人才、重视科研与创新的理念。

  濒临倒闭的厂子在鹿成滨手中起死回生,然而1989 年国家经济运行由双轨向单轨转变,市场行情报价取代计划价格,原材料成本激增,银行紧缩银根,加上成本上涨,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鲁阳进入了发展史上的冬天。

  转机总是出现在危难关头,国家启动股份制改造并在南方试点成功, 1992 年这股改制风也吹到了穷乡僻壤的沂源县。面对这一“舶来品,很少有人认识,更没有人对此感兴趣,但偶闻此讯的鹿成滨却从中看到了发展的机遇,他敏感认识到:机会来了,鲁阳有救了。

  鹿成滨专程跑了一趟蛇口和深圳,心情急迫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坐飞机。南方企业的效率令人震撼,他就好比“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尽管当时还没有“资本运作”“资本平台”这些概念,也没有《公司法》等指导性文件、法规作支撑,眼界大开的鹿成滨回来就果断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沂源节能材料厂易名鲁阳节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沂源县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

  改造取得了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成果:企业摆脱了上级行政主任部门对企业运营权的束缚,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公司体制应运而生,产权得到了明晰,运营机制实现了360度大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发行股份募集到了200多万元资金,一下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使装备升级、产品升级改造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年产 800吨的CBC-I型连熔连吹干法针刺毯生产线 年底在鲁阳公司成功投产,装备自此实现从半手工半机械化到自动化的飞跃,产品品种实现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的突破,鲁阳公司一跃成为国内第四家拥有此项工艺、装备的企业,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脱胎换骨般的亮丽转身。

  回想当年的这段历史,鹿成滨深情地说:“假如没有 1992 年的股份制改革,假如没有那200多万募集资金,就没有鲁阳的今天。这是长期资金市场对鲁阳的眷顾,这是对第一个吃螃蟹者的回报。”

  事实证明,正是企业这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股份制改造,使鹿成滨在长期资金市场淘得了第一桶金,而这第一桶金又被及时的运用到了正确的发展趋势上,由此鲁阳公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伴随连熔炼吹生产线为鲁阳立下了汗马功劳,每年贡献千万元的利润,这更加坚定了鹿成滨科技兴企的信心。

  最初靠模仿别人起步的鹿成滨深知,“好东西也不能吃一辈子,别人总会跟上;要想别人跟不上,就只能不停的创新。”居安思危的鹿成滨时刻关注行业动态。

  国家要在兰州石化、茂名石化和齐鲁石化建设乙烯裂解工程,三大项目需要配套的耐火材料耐温1300摄氏度以上,当时仅有含锆纤维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而这一材料当时国内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生产,只能从日本等国家进口,每吨要60 多万元。鹿成滨再次请来崔之开领衔研发,经过100多次试验历时一年半终于开发出来,产品全部符合要求且个别指标超过日本,但要价仅有6万元一吨,是进口产品的十分之一。最终三大工程五六百吨的需求量全部采用了鲁阳自主创新的进口替代产品,更大的后续订单也源源不断地送到了鲁阳。

  鲁阳在陶瓷纤维研发上向深加工产品倾斜, 1998 年联手中科院纺织研究所历时两年三个月的科研公关,把脆且易断的无机陶瓷纤维织成了布, 2000 年7 月,陶瓷纤维纺织布、绳、带等产品生产线和陶瓷纤维机制纸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产品已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

  鲁阳近20年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超过10亿元,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目前国内惟一的省级陶瓷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氧化铝纤维贴面模块、晶体纤维毯、陶瓷纤维复合模块、陶瓷纤维建筑防火板等产品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其中陶瓷纤维纸、 陶瓷纤维建筑隔热板产品被认定为“ 国家重点新产品” ;含锆纤维毯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鲁阳目前已拥有专利技术63 项,科技成果36项,其中 27项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出口到世界 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强大的创新能力让鲁阳在高端陶瓷纤维产品领域开拓了一片“蓝海”,从此开始迈入行业领军企业的位置,成为令国外巨头胆寒的最强大的对手。

  跨入新世纪,传统的针刺毯产品已经遍地开花,市场日趋饱和,竞争日趋激烈,鲁阳的出路在哪里?

  鹿成滨清醒地认识到,陶瓷纤维湿法制品,举国上下没有一条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如果在此突破,无疑是一条人无我有的阳关大道。

  世界成功企业,大凡都与长期资金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司发展的拐点时刻,继股份制改造募集首批资本之后,鹿成滨再次盯向资本市场。

  2003 年,鲁阳启动上市工作。为实现湿法制品自动化生产、连续化生产的目标和梦想,他在组织技术人员狠抓装备攻关、技术攻关的同时,全身心的投入到上市工作中去。三年多漫长等待,鲁阳股份 2006 年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近3亿元,成为国内同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淄博市第一家登陆中小板的企业。

  鲁阳公司由此拉开“产业优势和资本优势相结合”的新篇章,长期资金市场这一巨大融资平台也为企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作为募投项目之一的湿法制品升级项目——背衬板生产线 年率先投产,生产线年产达到一万吨,人均年生产 280 吨,是原来工艺下人均生产量的 40 倍。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背衬板生产线所需原料系利用废料——煤矸石生产,该项目也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 发展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 2008 年 11月,鲁阳年产1 万吨陶纤生产线的研制成功,产能是原有生产线 倍,单位产品能耗水平却下降了 30% 以上。按照使用1 吨陶瓷纤维制品能节约 200 吨标准煤计算,鲁阳今年 15 万吨的陶瓷纤维产量相当于节约了3000万吨标准煤。

  资本优势与产业优势的结合,使企业产生了裂变效应,鲁阳公司利用募集资金,先后完成了十几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产品品种由原来的三大系列四十多种发展到今天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所有募投项目都对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推动作用,企业的运营质量、产出效率也得以不断的提升。自公开发行上市以来,鲁阳公司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上市前总产能 3.8万吨,截止 2009年已发展至13 万吨;上市前出售的收益3 亿元,现在出售的收益过 10亿,上市前总资产5亿元,现在是16亿元。

  在一个舒适的岗位上临危受命,他把一个濒临倒闭的镇办企业做成了亚洲最大的陶瓷纤维企业。

  创业之初的资金匮乏,让他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两句话有了切肤的体会,也因此,“资本”这两个字很早就在他年轻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鹿成滨用 24年使鲁阳从一个资产不到 20 万,人员不足20 人的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总资产16亿元,人员近2000人,利税近3 亿元的亚洲最大陶瓷纤维生产基地。探访其发展路径,或可给人启迪。

首页
电话
邮箱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