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大学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往往会把它裱在画框里,作为珍贵的纪念。然而,近年来,这种传统的做法正在被颠覆。吉林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因其独特的“菌物纸张”而引发热议,这种纸张不仅环保,更是可以食用!
这张通知书的背后,实际上代表了一项尖端技术。吉林农业大学的李玉院士团队利用菌丝体纤维制作的菌物纸张,不仅是造纸行业的一次创新,更展现了高校在科研领域的实力。菌丝体作为工业材料,其弹性和韧性使得它能够替代传统纸张。与传统造纸技术相比,菌物纸张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不仅减少了对树木的依赖,还能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更令人惊叹的是,吉林农业大学的菌物纸张生产周期短,能够在几天内完成,相比之下,传统的造纸需要数年。李玉院士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学校的知名度,也让更多人关注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而吉林农大并不是唯一一家在通知书中展示科学技术实力的高校。各大高校在今年的入学季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到通知书中,仿佛开启了一场“军备竞赛”。北京化工大学的通知书采用超薄碳纤维制作,耐高温、耐酸碱,还可以用来切西瓜,成为新生们的“通知刀”。
与此同时,北京科技大学在通知书中附赠了由“绿钢”制成的小校徽,这种钢材的生产的全部过程显著减少了碳排放,代表着未来钢铁产业的绿色化方向。哈工大则利用航天高科技,制造出能够抵御3000℃高温的徽章,展现了其在航天领域的科研实力。
不止于此,中国农业大学在通知书中附上了最新培育的优质种子,展示了其在农业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中国海洋大学则以南极海水样本作为礼物,彰显了其探索自然的精神。上海交通大学的沙漏摆件则内嵌了“天鲸号”绞吸挖泥船的模型,显示了该校在工程领域的突出贡献。
回顾过去,十几年前的大学通知书多以情怀和美工为主,然而如今的通知书则变成了科技与实力的展示。通过这一些高科技的通知书,学生们不仅感受到学校的创新精神,更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这样的转变,正是中国高校科研实力不断的提高的缩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通知书将不单单是入学的凭证,更是学生们探索知识的第一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