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园举办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共话生态价值转化新途径

时间: 2025-08-19 18:28:05 |   作者: 陶瓷纤维纸

在线咨询

产品详情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16日电(徐银)在“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与全国生态日之际,上海植物园联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哔哩哔哩公益,于8月15日成功举办全国生态日暨“树说未来”主题活动。作为市民“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本次活动旨在探究“生态价值”向“公共福祉”转化的立异途径,为上海建造人与天然调和共生的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城市里的天然生态季”效果发布会上,上海植物园副园长张守锋、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代表主办方致辞。张守锋副园长发布了为期一月的“城市里的天然生态季”效果:生态季以“树的生命故事”为主线,立异打造全民天然疗愈场景,经过全球首演交响乐《树》、10场跨界讲座、6场科普活动、4场跨学科展览,将生物多样性维护转化为可感知、可参加的公共文明产品。活动获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干流新闻媒体报道40余次,直播14场,总传达量超269万次。

  为提高大众对生物多样性维护的重视,生态季立异刻画了明星物种IP“宝华玉兰和她的朋友们”。白玉兰、宝华玉兰、水杉、浙江楠、秤锤树、凤头鹰六种代表性物种化身“城市与天然守护者”,以亿万年的生计哲学启迪大众,特别是为年轻人应对窘境供给考虑方向。现场还经过IP玩偶走秀、“为树写诗”朗读等生动方式,建立人与天然对话的桥梁。

  活动现场,上海植物园、SEE基金会携手三家可持续品牌,一起展现了以收回塑料瓶为质料制成的IP物种形象以及再生文创产品,真实开端发动“上植循环”方案。该方案将以珍稀物种为枢纽,链接可持续环保解决方案,在惠及社区大众的一起,赋能企业构建负责任品牌形象,助力其在生物多样性维护、循环经济、社区公益等ESG维度完成打破。

  “树的生命故事”天然沙龙会聚闻名植物科普作家王辰(天冬)、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楚秀美、华东政法大学文学教授杜素娟、浙江山野理事长叶喜阳、帝都绘联合创始人宋壮壮等跨界专家,打开五场主题共享与圆桌对话,并经过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向更大规模社会大众进行科学传达。

  王辰以《假如要给玉兰花选一位代言人》为题,叙述我国不同操纵时期的古人关于玉兰花的点评、玉兰的诗词意象与文明意义,以及今世人赋予玉兰的意义,玉兰不仅是文明符号,更是生态文明建造的见证者。

  楚秀美以《国宝树木的重生暗码》揭开宝华玉兰解救举动:全球野生仅存100余株的“植物大熊猫”宝华玉兰,经过联合就地维护复壮、种子繁育、迁地保育等中心办法,在上海植物园完成从濒危抢救到种群重建的生命奇观。

  杜素娟以香樟“低效人生”启示今世焦虑:香樟不求速成,却在低效而耐久扎根中积储力气,这种耐于普通,静静在质变中急需力气,不求速度但求密度,成长耐久又厚实的精力,正是当下浮躁、名利的社会所短缺的精力。

  叶喜阳以《良材多斧凿,未必得安闲》为题,叙述楠木弯曲崎岖的命运,引发对资源使用与生态平衡的反思。

  宋壮壮从城市文明研究者的视角,叙述了植物与操纵奇迹的共生、与操纵名人的根由、与城市地名的共融。植物成为城市文明的活载体,植物园更承载着推进城市生态与文明传承协同开展的任务。

  圆桌对话环节更是精彩纷呈,视角多元。在上海植物园副园长张守锋掌管下,五位嘉宾首要讨论了“天然界的生计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白玉兰花苞越冬蛰伏百日厚积薄发、宝华玉兰在危机与鸟类互利共生、香樟树忍受着细小的质变渐渐成长、秤锤树种子蛰伏2-3年等候破土机遇、水杉和浙江楠用兴旺根系应对亿万年生计压力……这些讨论逾越了单纯的科普,更为今世年轻人应对“躺平”“内卷”“内讧”等窘境供给启示。

  圆桌第二个论题聚集“怎么有用推进社会各界参加生态文明建造”,进一步讨论了怎么建立有用参加通道,激起企业、社区、高校等社会各界的爱好与潜能,一起推进生态价值向社会福祉的转化。

  “这场活动是‘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将科学的深度、人文的温度与实践的力度有机结合,让生物多样性维护变得更接近、更风趣、充溢生命衔接感。”SEE基金会劲草嘉年华组委会主席朱仝表明。

  跟着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的闭幕,一条以文明立异激活生态价值、以跨界对话推进全社会举动的“生态价值转化之路”益发明晰,于城市钢铁森林中,绘就人与天然诗意共生的未来图景。(完)

  2025年国家级持续医学教育项目白内障与杂乱晶状体疾病诊治学习班在沪举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念。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文面授权。

首页
电话
邮箱
联系